聖地文化出版社
  • 首頁
  • 聖地出版
    • 作者介紹 >
      • 天祝名人 多識仁波切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藏典出版
    • 作者介紹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漢譯計畫
    • 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 >
      • No. 001/KA001
      • No. 002/KA002
      • No. 003/KA003
      • No. 004/KA004
      • No. 005/KA005
      • No. 006/KA006
      • No. 007/KA007
    • 第一函 KA001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2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3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4 新譯平裝書
  • 聖地西藏
    • 西藏文化 >
      • 藏地旅遊
    • 西藏藝術 >
      • 西藏音樂、電影
      • 西藏樂器
      • 西藏服飾
      • 西藏歌舞、戲劇
      • 藝文訊息
  • 雲端教室
    • 多識仁波切 - 疑問解答 >
      • 佛教基礎知識
      • 佛教與現代社會
    • 佛教理論框架 >
      • 佛教源流
      • 佛教總教旨
      • 藏傳五部大論
      • 佛教基礎教義
      • 佛教傳承
      • 佛教四宗 >
        • 毗婆沙宗
        • 經部宗
        • 唯識宗
        • 中觀宗 >
          • 中觀自續
          • 中觀應成
    • YT 線上影音課程
    • Podcast 線上有聲書
    • 學習日誌 >
      • 實修行門
      • 佛學筆記
      • 藏語學習

朝覲心靈的聖地

學佛目的:轉迷成悟,離苦得樂

7/31/2015

0 Comments

 
Picture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這“一大事因緣”是甚麼?就是我輩眾生了生死脫輪回的問題。因此釋迦牟尼世尊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他的目的就是在使眾生轉迷成悟、離苦得樂,使眾生同成佛道。而我輩眾生研究經教,誦經念佛,守五戒十善,實踐六度萬行,其目的也是在希求轉迷成悟、離苦得樂,最後的究竟,希求成佛道。

轉迷成悟與離苦得樂,話是兩條,而仍是一事。轉迷成悟在於求真理,是屬於解;離苦得樂在於修聖道,是屬於行。但如果因求解而悟道,自然也可以離苦;如果因修道而離苦,自然也可以開悟。所以轉迷成悟與離苦得樂,仍是一體兩面,一個目的。

甚麼叫做迷呢?昧於宇宙人生真理的,叫做迷。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蘊無我。”而我們習慣於主觀上的妄想執著,誤認幻生幻滅的萬法為常住,五蘊和合的身心為真我,這一切都叫做迷。迷有迷於理及迷於事的分別:迷於理的,則執身、邊、邪、戒取、見取等諸見;迷於事的,則起貪、嗔、痴、慢、疑諸惑。這二者,前者謂之見惑,後者謂之思惑,見思二惑,合稱“利鈍十使”。

身見,是執著五蘊為自身,執身外事物為我所有;邊見,謂我死後,或執斷滅,或執常恆不變,皆為偏見,而非中道;邪見,是謗無因果;戒取見,是執取非理之戒禁,執為生天受樂之法,作無益苦行;見取見,是取於四見一種或多種,執為究竟之理。

貪、嗔、痴三者:種種的物欲戀念不捨,得了還想得,就叫貪;有不如意的事,生恨心、發怒氣,就叫嗔;沒有理智,遇事迷惑,佛說的道理、聖賢的經書皆不聽從,更不相信因果,就叫痴。慢者,持己凌他,謂人皆劣於己、己獨勝於人之意;疑者,是於實理實事猶豫不決之謂。

以上身、邊、邪、戒取、見取諸見,和貪、嗔、痴、慢、疑,都是迷惑。學佛者欲轉迷成悟,先要斷惑。斷惑才能證真,才能去掉我們心識上的妄想執著,才能顯露出我們的真如本性。

我們的心識上有了迷惑,就要因惑造業。有了業,就要因業受苦。所以,迷境也就是苦境。關於苦,有所謂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以及內苦、外苦等,難以盡述。總之,“諸受即是苦”,所有的一切感受都可以說是苦。

苦是與生俱來的,無以避免。要想離苦,先要消業,使身口意三業戒惡向善。要想消業,先要斷惑。斷惑是轉迷成悟,開悟後就可以離苦得樂。所以,我們學佛的目的,歸根結底說起來,也只是在求得“轉迷成悟,離苦得樂”,最後達到成佛的目的。

選自于凌波居士《向智識分子介紹佛教》一書


作者介紹

Picture
于凌波居士,佛教學者,河南省洛陽縣人,(西元1927-2005年)。
于凌波信佛之初,勇猛精進,禮佛誦經,進境甚速,五十年開始撰寫《向智識分子介紹佛教》長文,在菩提樹月刊連載,五十一年印出發行,深受讀者歡迎,菩 提樹月刊連印十餘版,臺灣許多道場相繼翻印。以後數十年間,東南亞、美加各地凡有華人之處莫不有此書流通。
尤以一九八○年開革開放以後,大陸缺乏初機佛 書,當時僅有陳海量居的《建設佛化家庭》、李圓淨居士的《佛法導論》、及《向智識分子介紹佛教》三數種書流通,後來各地紛紛翻印,數量在百萬冊以上,成為 二十世紀後五十年流通最廣的傳道書。
民國八十三年,于凌波應美國「世界宗教研究院」院長沈家楨博士之邀,到紐約沈府作客。沈博士聘他為世界宗教研究院研究員,委託他研究海外佛教發展的過程。此後數年間,他足跡遍及美國、加拿大各大城市,及東南亞各國,訪問寺院社團、高僧大德,蒐集資料,撰寫出《美加華人社會發展史》、《海外弘法人物誌》 二書。同年,于凌波居士捐資成立了「財團法人李炳南居士紀念文教基金會」。

民國八十年以後,于居士受請在臺北、臺中的佛學院所授課。最初是聖嚴法師邀他到農禪寺三慧修學院授唯識課,繼而在慧炬佛學會、慕欽講堂、華藏 講堂、曼殊講堂等處開設佛講座。後來在中華佛學研究所、慈明佛學研究所、佛光山叢林學院、玄奘學術研究院、中華佛教學院、海明佛學院等院所授課,課程以唯識學一系論典為主。

0 Comments

天天藏曆

7/31/2015

0 Comments

 
今天是2015年7月31日、星期五、藏曆木羊年6月15日,日子佳、忌:喜筵、宜:龍族供 ‪#‎甘丹寺展佛節‬#‪#‎塔布拉杰圓寂日‬#འབྱུང་འཕྲོད་ས་ཆུ~ས་གཉིས། ཚེས་ཆ་ལེགས། བུམ་སྟོང་ནུབ། གཉེན་སྟོན་མི་བྱ། ཀླུ་ཐེབས། ‪#‎དགའ‬་ལྡན་སིའུ་ཐང# ‪#‎དྭགས‬་པོ་ལྷ་རྗེའི་དགོངས་རྫོགས་དུས་མཆོད#
0 Comments

天天藏曆

7/30/2015

0 Comments

 
今天是2015年7月30日、星期四、藏历木羊年6月14日,日子中、忌:战事 འབྱུང་འཕྲོད་ཆུ་རླུང་། ཚེས་ཆ་འབྲིང་། བུམ་སྟོང་ནུབ། གཡུལ་ལས་སྤང་།
0 Comments

良善的心

7/30/2015

0 Comments

 
Picture
~良善的心~ 法王 達賴喇嘛

     不管我遇到甚麼人,不管我走到那裡去,我總是勸人要幫助他人,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從我開始會思考的時候,一直到今天,我總是在培養這種利他的情操。這是宗教的要素,這也是佛法的要素。





0 Comments

《般若經》

7/30/2015

0 Comments

 
Picture
     《般若經》包括廣中略三種般若。其中的廣般若,有十萬頌。藏文的長版《大般若經》,都有厚厚的十二函;中般若,有二萬五千頌;略般若,則有八千頌。
      所有《般若經》的精義,都包含在《攝集經》當中,如果將《攝集經》的經義加以濃縮,則就是《心經》。由此可知,佛法的精髓、心臟與核心,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換言之,《心經》所說的內容,足可統攝八萬四千法門,它是佛教大乘教典中,文字最短少,詮理最深奧微妙的經典,實可謂“芥子納須彌”。正因為它是整個佛法的精華,所以會受到歷代後學者們的極端重視。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和精力都很有限,要想在一生當中學完八萬四千法門,把所有的佛法全部精通無礙,實在是無能為力的。如果能抓住要點,就能起到提綱挈領之效。從這個角度來說,修學《心經》是最明智的選擇。

0 Comments

天天藏曆

7/29/2015

0 Comments

 
今天是2015年7月29日、星期三、藏曆木羊年6月13日,日子佳、忌:婴兒初外出 འབྱུང་འཕྲོད་ས་ཆུ~ཆུ་གཉིས། ཚེས་ཆ་ལེགས། བུམ་སྟོང་ནུབ། བུ་སྒོར་མི་ཁྲིད།
0 Comments

薩迦班智達自勉文

7/29/2015

0 Comments

 
Picture
西藏三文殊之一,薩迦班智達自勉文

我禮佛法僧三寶!
您的賢善如寶石般璀璨,光彩奪目。
您是諸天等所有一切眾生的皈依處。每當我憶念您,所有傷心事不復存,天上天下無有如您者。



我們造作各種業種子,深植在我們的識田𥚃,種性也就儲存在當中。
於是收獲的幻相逐漸萌芽。願這些明顯的錯覺淡入虛空。


瘋狂幻化的世間如夢,那些都不真實,
然而卻是許多快樂和痛苦的因,莫追逐它們,
拒絕你內在的渴望。



譯師啊 莫被眼前的境界困惑。

輪迴法無情,這是無庸置疑的,
人類是迷失的羊群,他們有無盡的責任。


即使你真心嘗試,他們也難以取悅。
譯師啊,別再想要迎合人們。

0 Comments

天天藏曆

7/28/2015

0 Comments

 
今天是2015年7月28日、星期二、藏曆木羊年6月12日,日子差、不宜经商開業འབྱུང་འཕྲོད་ས་མེ། ཚེས་ཆ་ཞན། བུམ་སྟོང་ནུབ། ཚོང་མི་གཉེར།
0 Comments

煩惱

7/28/2015

0 Comments

 
Picture
      煩惱所造作的惡業,之後會導致嚴重的痛苦,而這些痛苦,有時會到達自己完全不能忍受的程度。


      由於無明會生貪戀、瞋恨、愚痴、傲慢及嫉妒等五種煩惱,而這五種煩惱,每一項又包括了其他細項,如此繁衍,因而形成了八萬四千種煩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八萬四千煩惱。

0 Comments

天天藏曆

7/27/2015

0 Comments

 
今天是2015年7月27日、星期一、藏曆木羊年6月11日,日子佳、不宜访客འབྱུང་འཕྲོད་མེ་ཆུ~ས་ཆུ། ཚེས་ཆ་ལེགས། བུམ་སྟོང་ནུབ། མགྲོན་མི་བྱ།
0 Comments
<<Previous
Forward>>

    佛學日誌

    正知、正見是走向證悟之道,是行駛菩提大船不可或缺的指南針;在網域佛海中,高僧大德的佛法甘露,是茫茫大海的燈塔,是我們成佛渡眾的入門基石。
    依循正法的佛學日誌與僧語名錄,導引我們走向利眾的成佛之道。  

    歷史檔案

    October 2018
    May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September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September 2014
    April 2014
    January 2014
    December 2013

    文章分類

    All
    佛學日誌
    佛學日誌
    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
    夏壩仁波切
    多識仁波切
    多識仁波切
    大司徒仁波切
    天天藏曆
    安曲仁波切
    宗薩欽哲仁波切
    桑東仁波切
    現代科學與佛法
    藏傳佛教紀念日
    西藏聖境
    頂果欽哲仁波切

    RSS Feed

    聖地文化資訊網

We Would Love to Have You Visit Soon!


Telephone

+886-2-2682-8598

Email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 首頁
  • 聖地出版
    • 作者介紹 >
      • 天祝名人 多識仁波切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藏典出版
    • 作者介紹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漢譯計畫
    • 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 >
      • No. 001/KA001
      • No. 002/KA002
      • No. 003/KA003
      • No. 004/KA004
      • No. 005/KA005
      • No. 006/KA006
      • No. 007/KA007
    • 第一函 KA001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2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3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4 新譯平裝書
  • 聖地西藏
    • 西藏文化 >
      • 藏地旅遊
    • 西藏藝術 >
      • 西藏音樂、電影
      • 西藏樂器
      • 西藏服飾
      • 西藏歌舞、戲劇
      • 藝文訊息
  • 雲端教室
    • 多識仁波切 - 疑問解答 >
      • 佛教基礎知識
      • 佛教與現代社會
    • 佛教理論框架 >
      • 佛教源流
      • 佛教總教旨
      • 藏傳五部大論
      • 佛教基礎教義
      • 佛教傳承
      • 佛教四宗 >
        • 毗婆沙宗
        • 經部宗
        • 唯識宗
        • 中觀宗 >
          • 中觀自續
          • 中觀應成
    • YT 線上影音課程
    • Podcast 線上有聲書
    • 學習日誌 >
      • 實修行門
      • 佛學筆記
      • 藏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