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文化出版社
  • 首頁
  • 聖地出版
    • 作者介紹 >
      • 天祝名人 多識仁波切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藏典出版
    • 作者介紹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漢譯計畫
    • 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 >
      • No. 001/KA001
      • No. 002/KA002
      • No. 003/KA003
      • No. 004/KA004
      • No. 005/KA005
      • No. 006/KA006
      • No. 007/KA007
    • 第一函 KA001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2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3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4 新譯平裝書
  • 聖地西藏
    • 西藏文化 >
      • 藏地旅遊
    • 西藏藝術 >
      • 西藏音樂、電影
      • 西藏樂器
      • 西藏服飾
      • 西藏歌舞、戲劇
      • 藝文訊息
  • 雲端教室
    • 多識仁波切 - 疑問解答 >
      • 佛教基礎知識
      • 佛教與現代社會
    • 佛教理論框架 >
      • 佛教源流
      • 佛教總教旨
      • 藏傳五部大論
      • 佛教基礎教義
      • 佛教傳承
      • 佛教四宗 >
        • 毗婆沙宗
        • 經部宗
        • 唯識宗
        • 中觀宗 >
          • 中觀自續
          • 中觀應成
    • YT 線上影音課程
    • Podcast 線上有聲書
    • 學習日誌 >
      • 實修行門
      • 佛學筆記
      • 藏語學習

朝覲心靈的聖地

居士的本分

9/22/2015

0 Comments

 
在佛法僧面前,居士的本分是什麼?

佛法是靠僧傳,因為佛規定末法時期,說法主,行來主,坐禪主,講法主都是由僧來擔當。就佛在世時候,授戒也是由僧來傳的。包括釋迦牟尼的父親受五戒的時候,佛不是親自給授的,是由僧給授的。所以說佛法得靠僧團來住世弘揚。

在家居士是護持位。什麼叫護持位?是護持三寶的位置,來修行。為什麼居士有很多,修行的多?成就的少?因為他把這個位置給顛倒了。

Picture
比如說,一個市長去當警察去,警察去當市長。你說那個市長在交通亭上,坐在交警那塊指揮,他會把這個交通給指揮亂了。那警察去當市長呢?能把整個城市計劃全都打亂,他不懂啊。所以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因為他不具備這個能力。所以說僧是修行位,居士是護持位,如果各在各位,他們的作用都能發揮,而都能成就。

為什麼佛在世的時候有很多大居士成就呢?就因為他們是護持位,他們把自己的護持位看得很重要,很重要。比如祇樹給孤獨園的那個孤獨長者。為什麼他最後成就了,開悟了,甚至佛給他引出城門了?因為他護持三寶,他用黃金鋪著這塊地,給它買下來,來供養三寶,所以他成就。還有茉利夫人等等的,為什麼成就?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位置是護持位,所以成就,這個很重要。

我們現在的居士呢,有很多到寺院要幹嘛?要爭奪修行位。「師父,我得到道場。我得……師父,你這修不修行啊?允不允許我念佛啊?允不允許我打坐啊?」他問這個。我給他回答,我說:「我們這裡只知道幹活,不知道修行。你還是上別的地方去吧!」因為他的位置找錯了。

有的居士來了,我說:「你來幹甚麼?」「我就是來三寶幹點活。」我說:「留下。」你要說幹活我就給留下。因為什麼呢?不是說我們缺工人,缺幹活的。而是我們需要的是懂得自己位置的修行者。你自己的位置都找不正,你怎麼修行?佛法就亂套了。

為什麼有很多的寺院現在是居士當家?就因為他不知道他是護持位,而且他要奔著修行位去。什麼事都他說了算,最後就代替了佛法僧,將來的結果就是要下地獄,這是要下地獄的罪。所以作為居士一定要加小心,千萬千萬一定找到自己的位置。到哪個寺院別說我來修行來了,我就是來乾活來了,我來發心。

別說是居士了,就一個沙彌「掛單」,從僧人來講,一個沙彌來「掛單」了。如果他到寺院的客堂,說:「你幹甚麼來了?」說:「我來掛單了。」只要這句話一說,馬上就不給掛單。因為你是什麼?你是沙彌,不具備掛單的資格。掛單是什麼?是到這裡修行。所以說不具備掛單的資格。

那沙彌到寺院應該怎麼說呢?“我求懺悔來了。」求懺悔。一聽求懺悔,那客堂師父:「留下吧!」他是真正知道他是沙彌位。什麼叫求懺悔呢?「我就是來發心行苦行,為大眾來服務的。」這樣的人可以留下。

所以說常住這條規矩啊,可能很多居士不知道。有的居士來到寺院也說:「師父我要掛單。」我們也就知道居士不知道,所以也不說破,也沒辦法,怎麼說?說:「你不具備掛單資格。」他就不好意思了,是不?實際上居士是不能出去說掛單的,連沙彌都不能說掛單。你想一想,沙彌只能說來求懺悔。那我們居士到寺院說什麼呢?只能說我來發心護持三寶,幹點活吧,消消業障。這樣才符合你的身份。
是不是我這麼說,身份低了呢?不是。就像警察站在警察位置上,市長站在市長的位置上,各在其位。這樣整個的佛法就能運作起來,都能成就。如果位置顛倒,他就不能成就。

比如說佛法僧,我們都知道,佛法成就了佛,但是一切法又由佛說的。如果你把法放在佛的前面,就結罪,就是錯誤。必須把佛放在法的前面。佛、法、僧這麼個次序,那就是如法,它就不結罪,我們就能修行。你看,這個位置都不允許顛倒,何況我們作為一個居士,對護持的這個位置更一定要清楚。

如何去護持佛法算如法呢?第一個,不要給僧人錢。居士一見面就要給僧人錢,認為這樣供養是一種虔誠心。對於你來講,確實是虔誠心,但是同樣一條,由於你不如法的供養,會造成僧人的犯戒行為。僧人是不允許摸錢的,所以說不能供養金錢。我們居士一定要懂得戒律。

如果不摸金錢,我們怎麼樣來護持呢?那我們就看看僧團裡有哪些困難需要我們來解決、來幫助的。但是你首先要明白,不是三寶需要你,是你需要三寶這塊福田來給你培福。有的人啊,到寺院他講:「師父,我來護持你了!來看看你們有什麼困難,我來幫助幫助你們。」我聽完了,只能說是笑一笑,我知道他好心。你想,我連錢都不要,一天一頓飯,我要什麼?我什麼都不要。但為什麼有的東西還收呢?因為給你種福田。

我給大家再講一個例子:在美國有這麼一個州(地區),有幾個要飯人,經過幾年的要飯啊,他們都富裕了。這個州裡做個決定,說這些要飯人已經都富裕了,我們這地方不允許再要飯了,要飯人已經能自理了,他們應該轉移了。最後這個決議下來把所有的要飯人用車給送到別的地方去了。

送走幾年以後,過去這地方很安寧——送走以後,這地方賭博、打架、吵架這些刑事案件,還有很多其它的事情不斷的發生。大伙就納悶了:過去那麼多要飯的人在這塊,反而沒這些事,這要飯的走了反而多出這麼多事?經過研究,包括宗教人士的研究發現了:這個地方不能缺少要飯的。因為這個人不佈施,他這個道德不能提升。只有經過不斷的佈施,道德才能夠提升,而且人心就平了。所以說他們發現要飯的很重要,是他們的需要。最後州裡又重新作個決定,派出代表把所有那幾個要飯的人又請回來。
 
我們說一說,到底誰需要誰啊,是不是?我們一定不能顛倒。我們有很多居士往往認為:三寶需要我們居士護持。這實際上是一種大慢心。應該怎麼看?應該是三寶給我們成就的機會,給我們因緣,是我們的福田,讓我們早日成佛。我們抓住機會別失去,這才是正確的,所以說不能顛倒。

什麼叫如法護持?改造你不正確的知見,成就你,就叫如法護持。有的說,你看師父辦什麼事都離不開我。實際上人家那是鍛鍊你,成全你。所以說護持一定要知道三寶的心,這樣你才會珍惜三寶,知道怎麼樣去和三寶一條心。你在護持位成就,他在修行位成就,成就的結果沒有區別,但修行的方法有所不同,這個一定要清楚。

0 Comments

格嘉活佛時輪金剛灌頂法會的最後一天

9/21/2015

0 Comments

 
今天是本次格嘉活佛時輪金剛灌頂法會的最後一天,上午9時左右,正當信眾虔誠祈願,默念六字真言時,天空太陽周圍七色光圈緩慢顯現日暈奇觀,頓時,所見信眾無不讚歎驚呼,瞬間,佛光普照了整個八瓣蓮花寺。
今天金剛上師時輪灌頂最後的教導:“需要有善意,按自己知曉的水平去修行,無親疏愛憎之分,最終所有眾生特別是和我接上了緣的所有眾生和弟子們當前幸福安樂,最後能獲得永久的安樂(佛果)己祈禱,必成。”
以上是上師讓懂藏漢語的弟子們翻譯成中文,讓所有弟子明白此意義。法會今日圓滿結束。 
圖:1.宗喀巴大師親自穿過的法衣。 2.宗喀巴大師親自修行的法本“文殊真實名經”。
 3.時輪金剛壇城。4.終生閉關的塔爾寺法台81歲的格嘉活佛。5.今天9/21天空太陽周圍七色光圈緩慢顯現日暈奇觀 。
0 Comments

分享

9/21/2015

1 Comment

 
這就是信仰,這就是格嘉活佛法會現場,格嘉活佛和尊者達賴喇嘛同年同月同日生,終生閉關的塔爾寺法台81歲的格嘉活佛一生不為錢財、功名,只為佛法修行。 


感恩我的前世給我修來如此好的福報,感恩我的父母將我帶到了這個世上,感恩佛祖讓我有了信仰,感恩格嘉仁波切讓我聆聽了百年難得一聽的佛音,感恩這個世上的一切人、事、物!!!
這一刻感悟佛聲...保佑佛、法、僧.........這就是信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規模最大的首次講經法會,塔爾寺700多畝的地方裡裡外外每天很早都跪滿了信徒,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嗡嘛呢唄咪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僅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回響有情眾生,願佛法永駐世間,願格嘉活佛身體安康!
Picture
1 Comment

上師與弟子 ——博多瓦

9/20/2015

0 Comments

 
Picture
上師與弟子 ——博多瓦

上師加持力的大小,並不在於上師的功德,而全在於自己,自己若無報恩心及深深的信心,即使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親臨加持,也不會對自己有什麼利益。但如果心存感恩及敬信心,上師功德雖不圓滿,自己也會得到極大的加持,最關鍵的完全是自己的感恩及敬信心呀!


0 Comments

時輪金剛大灌頂內容簡介 多識仁波切

9/19/2015

1 Comment

 
一、時輪佛與時輪法簡要介紹

“時輪”一詞既是本尊佛名,又是時輪理法的名稱。“時輪”是指宇宙和生命在時間中的生滅規律和與此相應的修煉方法以及終極目的。
時輪又分為外輪、內輪、別輪。
“外輪”指的是天地時間週期,以年為“時”,日行12宮,時行21600時分為“輪”(時輪歷,一晝夜平均為60時分,360日×60 = 21600),周而復始,流轉不息,形成四季的交替,萬物的生滅。
“內輪”指的是人體的氣脈循環週期,以一晝夜為“時”,諸氣遍行12輪,呼吸21600次為“輪”(平均一次呼吸等於現行時制的4秒種),流動循環形成人體的新陳代謝和生死交替。
“別輪”指的是一種根據內外時輪客觀規律所採取的以改變世間生死規律、淨化超脫為目的的修持方法和終極目標——即時輪道路和時輪佛位。
時輪佛的形象是佛祖釋迦牟尼在說時輪法時所化現的威嚴像,也是時輪密法義理的象徵。時輪主佛的身色形態、所執法器,以及壇城和壇城中種類繁多的主從佛眾都和內外“時輪”的事相有著相應相對的關係,展示著天道、人道和佛道之間神秘莫測的內在聯繫。
八萬四千佛法,合為大小二乘,以利眾慈悲心為特徵的大乘教又分為般若顯乘和金剛密乘。金剛密乘又分為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等四續部。無上瑜伽是佛密的精華部分,其中很多理論和修煉方法,是下三部密法中從未透露過的東西。
無上密內部又從圓滿次第修法的側重點分為父續部和母續部,時輪法是屬於母續系統的一種大法,在理論和修持方法上具有許多與眾不同的特點,曾得到宗喀巴大師的高度稱贊。
顯法和密法沒有高低之分,最終結果也沒有不同之處,但在修煉方便法門方面密法有許多優越之處。經過十幾世、幾世或一世修成正果之法除了密法是絕不存在的。因此宗喀巴大師說:“密法比佛更難得。”
在此末法時代,能有機會聞“時輪”佛之名,得時輪之法,灌頂受戒,是萬劫難逢的無上幸運,人人應感到榮幸。

二、時輪法的傳承源流

人天導師我佛釋迦牟尼,始發大心,中間經過三個無量劫世的修積善德和智慧因緣,在色界無上天證得四身五智之後,以無緣慈悲心,化現無數身相,度無量眾生,永無終期。其中降生本土,示現出世證果的艱難歷程,三轉法輪,開創利益眾生光輝業績的淨飯王太子,29歲出家,35歲時在印度金剛座於四月十五獲得無上正覺之後,沈思雲遊各地49天,於六月初四在貝拉那斯轉四諦法輪。
於次年三月十五,佛祖應香巴拉王和九十六國王公的請求在離孟加拉以南數百里地的希日達那格扎嘎寶塔下,地上化現時輪壇城,空中化現光華星宿壇城,佛化時輪金剛威嚴相,向與會金剛弟子賜灌童子式世間頂和超世頂,宣說《時輪本續一萬二千頌》,於此同時還開示了許多密法。
第二年三月份,月賢王在香巴拉本土,用五彩寶石建造時輪意境壇城,結集了《時輪本續》,並寫了《時輪本續大疏》,將王位傳給了王子拉旺。從此父子代代相傳,講授《時輪本續》和《本續大疏》。香巴拉王第八代是扎巴王。此王著《時輪續略》施法降服各持種姓之見的3500萬婆羅門眾,統一於金剛種。從此以後香巴拉法王被稱做柔旦(有種)。

第二代柔旦白蓮王著了《續略大疏無垢光》。第十代柔旦海勝登基之年(公元624年)邪教初入摩卡之地。第十二代柔旦太陽王登基之年(公元1027年)吉覺譯師將時輪譯成了藏文。藏歷繞迥年就從這一年開始。今年(公元1994年)是二十一代柔旦不滅王當政68年,離時輪化身第二十五代柔旦扎乎出世還有332年。
約在公元八九世紀,孜魯班智達把時輪傳承從香巴拉帶到了印度,他傳給了布多阿雜亞,布多傳給了大堆夏巴,大堆夏巴傳給了小堆夏巴。大、小堆夏巴對時輪法弘傳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小堆夏巴有許多著名的弟子,其親傳弟子喀什·達瓦貢保和再傳弟子薩曼達希爾把時輪法傳到了雪域藏地。

時輪法在藏地初傳時期有卓、熱兩個派系。喀什·達瓦貢保來藏地弘法時,開始與香蒲瓊瓦合譯《時輪大疏》,並將時輪學修法統完整地傳給了貢巴關卻。貢巴傳給了卓敦南木拉澤。卓敦修證成績卓著,一代時輪大師玉茂木覺多傑就出在他的門下。玉茂傳到第五代華青嘎洛時兩派合流。以卓敦為代表的這一傳統稱卓派。

另一派最初由熱曲若拜小堆夏巴的再傳弟子薩曼達希爾為師,得到完整的時輪學修法統,並補譯了很多時輪經典。其三傳弟子熱本桑傳給了華青嘎洛。這一派便稱熱派。

卓、熱兩個傳統傳至華青嘎洛時匯合在了一起。華青三傳多吉堅贊。多吉堅贊曾受元朝皇帝的邀請,到中原傳過法,後來他把時輪傳給了布敦大師。布敦親傳大弟子曲吉華瓦傳給了宗喀巴大師。宗喀巴大師傳給最得意的大弟子克珠傑。克珠傑得到宗喀巴的全部心傳密法,尤精於時輪,其考證解釋《時輪略續大疏》的著作有200萬字,重新修訂了時輪曆法。
宗喀巴的第七代時輪傳承人是四世班禪,第二十四代傳承人是九世班禪。本世紀30年代初九世班禪在杭州和北京舉行了規模宏大的兩次時輪灌頂,返藏途中於1936年在拉卜楞寺舉行隆重的時輪大灌頂法會,當時年僅10歲的貢唐大師,在首席弟子的行列接受了灌頂,時輪化身班禪大師親手將時輪法王的佛冠戴在了貢唐大師的頭上。
時輪續部學說傳統和灌頂修持傳統,從佛祖起,經過香巴拉諸法王,印度大師,雪域藏傳佛教大師,代代相傳,法脈從未中斷。
此法統的歷代傳承大師個個都是學精顯密、戒德純潔高尚、修證親驗空色大印的高僧大德,保持了時輪法統高度的純潔性和完整性,沒有任何不純成分的摻入。

Picture
1 Comment

人身有什麼珍貴價值? 多識仁波切

9/17/2015

0 Comments

 
Picture
人身有什麼珍貴價值? 
(1)成佛離不開現世的人身,轉世人身是現階段修行的主要目標,通過現世的人身可以修積繼續轉生人身的因緣。 
(2)現世的人身有能力修積超世解脫和成佛的因緣,利用人身特有的精氣脈條件,可以修即身成佛的無上密道。 
(3)人若能自覺,現有人身每時每刻都能發揮有益的作用。如果利用能修善的這一面,每時每刻都能起到修的作用。 


修行並不只是去寺廟或者誦經、念佛號,入佛門後的一言一行、每一件事情乃至每一個念頭無不是在修行。修行就是全面地修,處處都是修行的環境,將佛法理念貫穿生活始終。對一個覺悟者來說,見到的、聽到的都是佛法,觀花開花落,就知無常與苦,社會上的很多事情都可以作為我們修行的教材。 
在認識人身難能可貴的基礎上,產生一種緊迫感,不浪費時間,不虛度年華,使現有的短暫人生發揮積極作用,做一點有益的事,是認識人生價值的目的。


0 Comments

覺察心修法  多識仁波切

9/17/2015

0 Comments

 
Picture
修行的人為了捕捉自己的念頭,有一種專門的修法:出現一種念頭,就抓住,想想對不對,抓住來破。

過去西藏有一個很有名的大德高僧潘公傑,是阿底峽的弟子,是學菩提道次第的。他放了兩堆石子——白石子和黑石子,一個善念出現,就放一個白石子,一個惡念出現,馬上放一個黑石子,這樣到晚上進行總結。


0 Comments

修行,就是顛覆你的一切

9/16/2015

0 Comments

 
Picture
修行之苦在於你幾乎要顛覆自己的一切,從“你看世界的方式”到“你想問題的方式”,你的生活會完全改變。那種痛苦有如揭痂,那是切膚之痛,深入骨髓。

如果你自認是修行人卻從未經歷過這些,那麼請相信,其實你未曾真正修行過。並非得到幾個灌頂、每天修修法就是修行人。你必須改變自己的所有觀念。如果你自認是修行人卻依然秉持修行之前的觀念,依舊使用過去的思維方式,那麼你只是在假裝修行。佛法從來沒有真正觸及你的心。


在《教父3》裏,一位梵蒂岡教士從水里撈出一粒石子,磕碎它並展示給教父:雖然在水中浸淫多年,石子的裡面仍舊是乾的。你是否也是如此?在佛法中心呆了很多年,得過很多灌頂,聽過無數的開示,但你的心就像那塊石子一樣,只是表面濕潤,裡面一直是乾的。佛法的甘露從來沒有進入你的內心。

很多佛教徒從未感受過修行之苦,那是因為他們從未相信過他們的信仰,他們並不認為自己在輪回,他們從未認真想過自己正在輪回這件事。你想過嗎?“你正在輪回”,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試想一下,如果你真的確認自己在輪回,你有一大堆惡業在等著清淨,如果在這短短的幾十年沒有清淨完的話,你就可能轉生為一隻豬,命運完全操縱在別人手上,你會被屠殺而全無反抗之力。如果你真的確定這一點,就絕不會還有閒心去忙那些毫無意義的事;你不會有諸多藉口來推諉,不需要別人告訴你就會知道甚麼是真正重要的。

過去的那些大阿羅漢、大祖師們,他們只要想到過去在三惡道的經歷,就會恐懼得暈厥過去。就我個人而言,雖然沒有達到暈厥過去的程度,但每次僅只想想畜生道的苦就會渾身冒冷汗。你可以試著想一下自己置身於三惡道,想一下,有感覺嗎?如果毫無感覺,那麼可以確定的是,你根本不相信輪回。今天很多佛教徒可以對三惡道談笑風生,那是因為他們內心深處從未相信。

你的第一反應當然是否認。你會騙自己說“我其實是信的”,但事實是,你不信。

如果你真的認真對待你所聽到的一切佛法,你就必須和過去的很多觀念、很多習慣切割,這個過程絕非無痛。你必須和那些和你相處了幾十年、像老哥們一樣的錯誤觀念、錯誤習慣說再見,你必須這樣做。

當你真的建立起“我正在輪回、我會死、我不知道自己何時死、我死後可能轉生成一隻豬或是一隻海鳥、我完全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這些觀念之後,你的人生就會隨之改變。你會知道甚麼是重要的,你去忽略掉很多過去你認為重要的。你會把時間拿來做正事。

還有一種修行的痛苦是來自師父的打擊。宗薩仁波切說過:師父是你雇傭來拆解你“自我”的一個人。“自我”是甚麼?那是你拿生命來捍衛的最重要的東西,你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它舒服。現在要你雇一個人把它拆掉,你可以想象這種痛苦。

如果你從未品嘗過這種痛苦,那麼你尚未遇到那個可令你證悟的人。如果你遇到他,你的修行就會徹底改變,你才會知道為何金剛乘里師父如此重要——他幾乎彈無虛發,你越是怕的地方越是會被精確命中。你越是想藏起來的東西越是會被公諸於眾,你所有醜惡的東西都暴露無遺——就像是在萬人大會上被扒光了那樣。那種痛苦絲毫不亞於前一種。

那些未曾經歷過這兩種痛苦而覺得修行很快樂的人,其實只是在騙自己。你做出修行的樣子,但從未修行過。這種貌似修行的偽修行不會帶給你真正的利益。

你花了時間,可能還花了錢,最後得到一個假貨,沒有比這更不值得了。所以,請不要繼續假模假式地修行了。

修行雖然很苦,但比起輪回之苦,這麼短暫的苦又算甚麼呢?佛陀曾說過:“我們在輪回中流過的眼淚如果收集起來的話,會超過地球上的海洋。”仔細想想這句話,你會毛骨聳然。

0 Comments

覺察心修法    頂果欽哲仁波切

9/15/2015

0 Comments

 
Picture
佛陀開示的全部重點,就是要讓我們主宰自己的心。如果我們能夠主宰自己的心,就能夠主宰我們的身體和語言。如此我們和他人的痛苦就得以結束。但是如果我們的心充滿負面情緒,就算我們身體的行為和我們所說出來的話語多麼完美,我們已經遠離了正道。

      要主宰自己的心,需要隨時意識到自己所有的意念和行為,不斷反復地檢查自己的心,負面意念一旦升起,即用適當的方式來對治。當正面的意念升起,則以回向來加強所帶來的利益,希望所有眾生都能夠達到究竟證悟。如果我們能夠在平靜和內省的修行中,保持恆常的覺察,逐漸地,就算是在一般活動和干擾之中,我們也能夠保持對智慧的認識。所以說覺察心是脫離輪回中一切煩惱的基礎和解藥。    (頂果欽哲仁波切)



0 Comments

藏傳佛教傳統禮儀習俗~尊師重道

9/13/2015

0 Comments

 
農曆八月初一(9月13)是個吉祥的日子,在天堂寺多識仁波切囊謙(府邸)裡,拉卜楞寺的活佛格西竇嘉夏茸仁波切執弟子禮,以藏傳佛教傳統禮儀習俗,向多識仁波切供養了經(長壽經)、像(長壽佛)、塔,祈求上師為利益眾生長久住世。祈請後,仁波切表示了喜悅和感謝。 
Picture
Picture
拉卜楞寺的活佛格西竇嘉夏茸仁波切執弟子禮,向多識仁波切供養長壽經、長壽佛、塔,祈求上師為利益眾生長久住世。
Picture
祈請後,多識仁波切表示了喜悅和感謝。 
0 Comments
<<Previous
Forward>>

    佛學日誌

    正知、正見是走向證悟之道,是行駛菩提大船不可或缺的指南針;在網域佛海中,高僧大德的佛法甘露,是茫茫大海的燈塔,是我們成佛渡眾的入門基石。
    依循正法的佛學日誌與僧語名錄,導引我們走向利眾的成佛之道。  

    歷史檔案

    October 2018
    May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September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September 2014
    April 2014
    January 2014
    December 2013

    文章分類

    All
    佛學日誌
    佛學日誌
    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
    夏壩仁波切
    多識仁波切
    多識仁波切
    大司徒仁波切
    天天藏曆
    安曲仁波切
    宗薩欽哲仁波切
    桑東仁波切
    現代科學與佛法
    藏傳佛教紀念日
    西藏聖境
    頂果欽哲仁波切

    RSS Feed

    聖地文化資訊網

We Would Love to Have You Visit Soon!


Telephone

+886-2-2682-8598

Email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 首頁
  • 聖地出版
    • 作者介紹 >
      • 天祝名人 多識仁波切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藏典出版
    • 作者介紹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漢譯計畫
    • 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 >
      • No. 001/KA001
      • No. 002/KA002
      • No. 003/KA003
      • No. 004/KA004
      • No. 005/KA005
      • No. 006/KA006
      • No. 007/KA007
    • 第一函 KA001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2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3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4 新譯平裝書
  • 聖地西藏
    • 西藏文化 >
      • 藏地旅遊
    • 西藏藝術 >
      • 西藏音樂、電影
      • 西藏樂器
      • 西藏服飾
      • 西藏歌舞、戲劇
      • 藝文訊息
  • 雲端教室
    • 多識仁波切 - 疑問解答 >
      • 佛教基礎知識
      • 佛教與現代社會
    • 佛教理論框架 >
      • 佛教源流
      • 佛教總教旨
      • 藏傳五部大論
      • 佛教基礎教義
      • 佛教傳承
      • 佛教四宗 >
        • 毗婆沙宗
        • 經部宗
        • 唯識宗
        • 中觀宗 >
          • 中觀自續
          • 中觀應成
    • YT 線上影音課程
    • Podcast 線上有聲書
    • 學習日誌 >
      • 實修行門
      • 佛學筆記
      • 藏語學習